我省四地聯動打造冰雪旅游盛宴
通化:“雙線”賦能 打造有溫度的冰雪盛宴
新雪季,通化市搶抓沈白高鐵與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“雙線貫通”機遇,通過“一板開雪”“雙向發力”“三方引流”等工作,為游客獻上一場“有根、有魂、有溫度”的冰雪盛宴。
聚焦“一板開雪”,開出“起源地的儀式感”。邀請近20家國內滑雪俱樂部齊聚,聯動8家中小型滑雪場陸續開板,同步升級老城龍興里、參鄉水街等文旅場景,打造“白天賞雪戲雪、夜晚品俗休閑”的全天候消費閉環。
“雙向發力”聚焦“冠軍文化”傳承與全民參與,一方面謀劃第三屆全國高山滑雪大師賽等40余項冰雪活動,承辦吉林省花樣滑冰錦標賽等20余項體育賽事;另一方面開展冰雪公益教學系列推廣活動,推動冰雪運動“進機關”“進校園”,普及冰雪運動文化。
“三方引流”凸顯服務溫度。交通上開通長春、沈陽等地機場至萬峰滑雪度假區的公交專線,高鐵站至度假區免費接駁車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;客源拓展上對接北京、寧波等6地市場,為當地游客和滑雪愛好者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務,與萬達總部達成合作實現精準營銷;優惠政策上,11月10日至12月31日,凡來通化游客憑沈白高鐵車票及有效身份證件,均可享受部分重點景區門票半價優惠,以及西夾荒生態度假區住宿8.5折、通化縣“上湖上”民宿6折等專屬優惠政策。
白山:五維升級加碼 解鎖“粉雪靜風暖陽”新體驗
坐落于長白山核心腹地的白山市,憑借“粉雪、靜風、暖陽”的獨特優勢,從項目、交通、賽事、產品、服務五大維度全面升級,打造世界級冰雪運動與度假目的地。
項目升級亮點紛呈,長白山萬達國際度假區拓寬白龍雪道、新增高級野雪樹林道,新建單板公園街區實現滑雪與潮玩融合;華美勝地度假區升級娛雪樂園,構建七大主題板塊的全年齡段冰雪綜合體。交通方面,兩大核心度假區均開通高鐵站直達接駁服務,市交通局計劃增開冰雪旅游專線、加密客運班線,保障雪季交通暢通。
賽事與產品同步發力,新雪季將舉辦全國第十二屆大眾冰雪季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·吉林松花江滑冰挑戰賽、吉林國際高山滑雪挑戰賽等賽事;推出滑雪度假、溫泉康養、邊境民俗、冰雪研學、冰雪嘉年華五大產品體系,串聯核心景區資源,滿足不同游客的個性化需求。服務升級更顯貼心,全新上線“一機游白山”智慧小程序,開展旅游從業人員專項培訓。
延邊:跨界融合 譜寫吉美冰雪贊歌
延邊州通過九大冰雪旗艦活動、九大冰雪標桿體驗產品、“冰雪+”跨界融合及交通服務升級,打造全域聯動、全齡覆蓋的冰雪旅游目的地。
九大冰雪旗艦活動亮點十足,其中,中、俄、朝三國祈福月依托區位優勢和免簽政策,讓游客輕松享受“不出國門暢游三國”的樂趣,非遺過大年系列深挖民族節慶文化,讓游客感受冬日溫情。九大冰雪標桿體驗產品涵蓋霧凇漂流、雪原穿越、沐雪溫泉等,串聯安圖長白山雪嶺、中國朝鮮族民俗園、防川等景點,讓游客全方位體驗“一線一主題、一程一特色”的延邊冰雪魅力。
“冰雪+”跨界融合激發新動能,“冰雪+文化”方面,延吉恐龍博物館創新“夜宿博物館”研學活動;“冰雪+體育”方面,舉辦46場賽事,涵蓋國際級冰雪汽摩運動大會與大眾冬泳、雪地足球等項目;“冰雪+商貿”方面,以“惠購延邊”聯動“冰雪云購季”“新春消費季”等五大消費季、200余場促消費活動;“冰雪+美食”方面,推出滋補參雞湯等暖身招牌菜,升級打造霍比特雪屋火鍋、暖屋冰碗冷面等冰火交融的極致美食體驗。交通上,計劃于12月底前陸續恢復11條國內外重點航線,采用“定制客運+公交專線”服務模式全面提升地面交通接駁能力,在服務方面開展“寵客延邊”八大行動,建立370家消費維權服務站、9家國際維權服務站、244家ODR企業、20家離境退稅商店,推行機關停車場免費開放。
長白山管委會:精鑄產品矩陣 打造世界級滑雪度假勝地
長白山管委會始終堅持“生態為基、文化為魂、體驗為王”的核心理念,從產品、節事、服務三方面精心籌備,努力將冰雪資源轉化為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。
圍繞“長白天下雪”核心品牌,對“冰雪奇緣”產品體系進行優化升級,加強天池藍冰標志性IP打造;整合8座滑雪場,構建“大長白山滑雪度假圈”,82條雪道覆蓋全技能人群;新建麓角村童話世界項目,打造“云頂天宮”雪雕景觀等特色場景,在景區入口、商圈廣場、民宿集群周邊布局冰雪景觀與臨時冰場,實現“入區即見雪,隨處可嬉冰”。
舉辦第七屆長白山粉雪節開幕式,同步開展沈陽—長白山雪國專列開通、麓角村童話世界開業、云頂天宮和青銅門落成等活動;推出10余條冰雪研學線路,實現“玩中學、學中悟”。
組建沈白高鐵沿線城市旅游聯盟,用高鐵線畫出冰雪朋友圈,長白山機場開通21個城市20條航線,區內公交免費乘坐;組建聯合執法組規范市場秩序,400旅游咨詢專線24小時響應,以“游客滿意”為標準筑牢服務保障網。
這個雪季,長白山區域四地聯動、優勢互補,以豐富的產品、精彩的活動、貼心的服務,讓“長白天下雪”的品牌名片更加閃亮。(吉林日報記者 張雅靜)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